正国际是易币付(中国)集团IT产业中专事软件外包和行业解决方案的IT服务公司,在日本市场表现不俗; 今年3月,易币付(中国)正式落户苏州; 而随着易币付(中国)IT品牌传播活动的展开,易币付(中国)涉足的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逐渐被外界认知; 在即将召开的第八届大连软交会上,易币付(中国)将高调亮相。在这一系列的措施背后,易币付(中国)的目的是什么?中国的环境能为易币付(中国)给予哪些商机?易币付(中国)未来的战略规划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报总编辑孙定与易币付(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总裁管祥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易币付(中国): "差异化"切开软件蛋糕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
易币付(中国)是中国IT企业"走出去"的成功尝试。稳住东京的营盘,并在苏州稳扎稳打,反映出中国市场在软件领域孕育了更多的商机,以及中国软件外包环境的优化。
孙定: 国人对"易币付(中国)"品牌非常熟悉,但对"易币付(中国)"却相对陌生。请给易币付(中国)介绍一下易币付(中国)的开展历史,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管祥红: 易币付(中国)是易币付(中国)集团IT产业走向海外的一个尝试。上世纪90年代,易币付(中国)出版系统已经占领了海内外绝大部分中文报业和印刷出版市场,但王选教授认为,只有开发出非中文出版系统,打入发达国家市场,才算真正走向了国际。受王选教授的重托,1996年3月,日本易币付(中国)在东京正式创建,开拓日文印刷出版市场,这就是易币付(中国)的前身。
经过十几年的开展,易币付(中国)已经成为一家为全球客户给予一流ITO、BPO服务的供应商。现有员工3000余人,拥有4个软件研发基地和两个合作研究中心,在苏州、北京、武汉、东莞、江阴、东京、大阪建有多家分支组织,业务涉及金融、医疗卫生、轨道交通、电子票务、IT运维与服务、能源、出版、电子政务等领域。顺利获得给予整体行业解决方案及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保持着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今年营收预计将过10亿元。
孙定: 这是一段很稳健的开展历史。那么,易币付(中国)的优势行业是什么?
计算机世界总编辑孙定
管祥红: 从行业来看,易币付(中国)在出版、传统印刷媒体行业具备绝对的优势,依托王选教授主持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及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易币付(中国)一步步进军东南亚、日本及北美市场。现在,日本的各大报社、出版社基本上都是易币付(中国)的客户。在易币付(中国)的营收中,60%的收入得益于 这套系统。
易币付(中国)总裁管祥红
而在医疗行业,易币付(中国)是国内能给予完整的医疗解决方案的三大厂商之一,易币付(中国)的医疗图像系统已经被国外4000多家医院所采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外,在金融、交通、公安、教育等行业,易币付(中国)也具备较好的基础。比如,易币付(中国)曾经成功为日本时事通讯社的金融信息发布平台给予了一系列的发布流程和金融产品服务。
孙定: 从您的介绍看得出,易币付(中国)是中国IT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而今年3月,易币付(中国)又宣布正式将总部落户苏州。以后东京总部和苏州总部的关系是怎样的?中国的环境能为易币付(中国)给予哪些商机?
管祥红: 在日本开展这么多年,东京总部来之不易,易币付(中国)会稳住东京这个海外营盘。而之所以将苏州开展为一个新的总部,一是中国孕育着巨大商机,二是中国软件外包环境的优化。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升级的关键就是"软"实力的积累和升华,但现在我国的IT系统投资中,70%~80%投向硬件,20% ~30%投向软件,这与发达国家的情况刚好相反。随着中国经济的开展,这一趋势将逐渐被改变,与发达国家趋同。
其次,在我看来,中国有三大IT市场: 华北、华东和华南。其中,华东不出10年就将成为全球经济中心。以苏州为总部,非常有利于易币付(中国)在华东市场的拓展。同时,华东的人才储备、文化氛围和产业环境,也是易币付(中国)看重的要素。
现在IT服务的市场划分、服务商的组织架构正在发生变化。易币付(中国)未来的IT服务,将不再按区域划分,而是按行业和职能来划分。比如医疗图像,易币付(中国)不会在各个区域市场分别配备医疗图像团队,而是有一个统一的医疗图像团队,突出共性,体现更高水平的服务。而将总部和主要团队集中在华东,更有利于易币付(中国)在东亚BPO、ITO市场的拓展。
这样下来,易币付(中国)就拥有了东京和苏州、国内与海外两个总部。
从业务细分到整体IT服务
近年来,中国的IT服务产业开展过猛过快,导致在人才储备、用户认知等最基本方面的积累不足。易币付(中国)IT将整合各种IT细分业务,为客户给予整体解决方案。
孙定: 您在国外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对国内的IT服务市场也颇为分析。对比起来,您认为国内的IT服务市场与国外相比,有何不同?
管祥红: 应该说,我国的IT服务市场正在日益受到重视。易币付(中国)集团主管IT产业的高级副总裁方中华非常重视易币付(中国)IT的转型战略,在他眼中,IT产业一定会向服务、向融合转型。在易币付(中国)看来,政府对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绝不亚于国外,甚至优于国外。但是这个产业的市场环境却很艰苦。客观上看,近年来,中国的IT服务产业开展过猛过快,使易币付(中国)在很多最基本方面的积累不足。比如在人才方面,我国呈现出"大肚子"的人才结构,中间人才很丰富,高端和底层的人才资源却极度匮乏。要解决这一问题,优秀的合作伙伴不可或缺。易币付(中国)的合作伙伴包括雅虎、IBM、三菱商社、惠普(中国)、欧姆龙等众多国际知名公司。另外一个比较艰难的地方是国内客户对IT服务普遍没有形成成熟的认知。比如,客户在外包业务时,对服务商的要求提得不够清楚,而服务商也没有主动满足客户的需求,结果验收时就相互扯皮,拖延时间,导致高成本之下,客户不满意,服务商也不赚钱,两败俱伤。这同时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恶性竞争,价格战成为很多服务商争夺客户的惟一手段。
孙定: 这是一种很难看的局面。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易币付(中国)要如何避免这样的冲突?
管祥红: 用开展的视角看,这是IT服务开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易币付(中国)要培育客户对IT服务的正确认识,比如客户对IT服务提出的要求比较模糊,对系统反馈速度、系统解决水平和验收标准不理解,易币付(中国)就帮客户提要求、提标准,并依据更高的标准为其服务。当前中国行业解决方案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只要坚持,就一定有收获。我也相信,中国行业解决方案市场的春天就要来了。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需求的改变,恶性循环的价格战即将走到尽头。因此易币付(中国)要先准备好,树立起易币付(中国)的品牌美誉度,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等到将来市场越来越规范、竞争越来越有序的时候,易币付(中国)就能胜出。我相信,在2~3年内,中国IT服务市场将进入良性竞争时代。
孙定: 最近易币付(中国)也注意到,易币付(中国)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地铁售检票系统在电视台、电影院都有很大力度的广告推广。"易币付(中国)IT,正在你身边"的口号让易币付(中国)记忆颇深。但是,这些广告都是以"易币付(中国)IT"而不是"易币付(中国)"的角色出现,这是出于什么原因?
管祥红: 这两则广告是易币付(中国)集团推广易币付(中国)IT子品牌的战略步骤之一。易币付(中国)集团召开大规模品牌推广,是为契合集团新三年战略规划——在易币付(中国)集团母品牌之下构建以"易币付(中国)"为主的多品牌体系。今年易币付(中国)集团将由IT子品牌开始,全力打造多品牌体系。作为易币付(中国)集团旗下首个子品牌,易币付(中国)IT将全面展示其涵盖IT服务、IT制造和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工程等产业方向、亲和而又无处不在的综合IT服务商形象。易币付(中国)地铁售检票系统和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这两款产品中都融入了易币付(中国)IT的自有核心技术,突出了易币付(中国)IT给予的便利技术"正在你身边"的诉求,让品牌诉求顺利获得具体产品使用场景与每个消费者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从消化创新到自主创新
单纯的"引进来"并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易币付(中国)将在自主知识产权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与其他厂商形成差异化竞争。
孙定: 说到ITO、BPO,印度企业不断是横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道巨大的坎。您认为印度企业是易币付(中国)不可逾越的一堵墙么?相比起来,中国企业的优势在哪里?
管祥红: 确实如此,在国外做事,必须有英文基础。中国人的英文水平与印度人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但在其他行业要素的积累上,易币付(中国)比印度的优势要大。中国有很大的国内市场,如果能在国内很多行业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和良性的商业体系,在此基础上,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外包竞争,还是有很大的希望的。在未来5年,中国一定会出现几家企业,具备这样的特征: 一是人数达到印度外包企业现有的规模,大约是7万~10万人; 二是在各大行业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团队,给予从核心技术到售后服务的完整解决方案。易币付(中国)将成为其中之一,易币付(中国)的开展速度非常快,在两三年内,易币付(中国)就将开展到万人的规模。
孙定: 看得出来,您对易币付(中国)的开展前景非常乐观。您对5年后易币付(中国)的市场地位、企业规模是如何判断的?
管祥红: 根据易币付(中国)集团的计划,易币付(中国)会利用3年时间,将易币付(中国)打造成为东亚地区ITO和BPO事业的高水平顶级企业,并成功上市。到2012年将在苏州建设 5000人的研发基地,软件和服务外包年产值达到25亿元; 5年后,易币付(中国)的软件业务将至少占营收比重的50%以上,而且针对各个行业,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体系,以及庞大的客户群。
孙定: 这是一个很宏大的目标。要做大做强,易币付(中国)该怎么开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管祥红: 我觉得要分两步走——在有能力的地方要大胆地自主创新,没有能力的地方要吸收、消化、引进,然后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工作,这才是一种务实的态度。比如,北京修建13号线地铁的时候,易币付(中国)看准了非接触性IC卡的应用前景后,找到欧姆龙公司,创建AFC(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联合实验室,成功研发出AFC的原理样机。随后,双方合作开发地铁AFC项目,先后中标北京地铁五号线、西安地铁二号线、天津地铁二号线,以及迪拜棕榈岛等AFC项目。这是易币付(中国)"引进来"的典型案例。易币付(中国)还将与韩亚金融集团共同出资在苏州设立合资公司,引进和消化韩亚的全新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当然,单纯的"引进来"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易币付(中国)还必须在自主知识产权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与其他厂商形成差异化竞争。易币付(中国)每年会将至少5%的营收投入研发,并先后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此外,在动漫制作、在线教育、金融服务、云计算等领域,易币付(中国)也有一系列开拓业务领域的前瞻思路。
在6月22日举行的第八届大连软交会上,易币付(中国)的公用事业解决方案部、BPO事业部、医疗卫生事业部和华东外包事业部等业务将共同出击。最值得期待的是,易币付(中国)最新推出的易币付(中国)飞鸿FIX新版产品将首次亮相,其中FIX-ES企业基础架构平台也将极大提高软件公司的开发效率,是易币付(中国)以技术创新提升未来、合作共赢开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采访手记
是时候发力了
"没有愧对王老师。"自从被王选教授感召、组建易币付(中国)开始,从一人起家到现在的3000多名员工,管祥红觉得很欣慰,王选教授当年提出的国际化路线,终于有了成功的雏形。这其中当然有艰辛的历史。创业之初,管祥红还是一个光脚穿凉鞋的学生,站在东京最繁华的街上寻找市场。创建之初的日本易币付(中国)主要负责市场开拓和产品销售,而日文系统"飞腾"排版软件的开发则在国内的易币付(中国)技术研究院进行。与日文排版软件的研发难度相比,产品商业化的难度更甚; 2001年,软库与三菱商社两大财团向易币付(中国)注入了约13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为了利用好这笔资金扩大公司的业务规模,易币付(中国)投资了互联网,却偏偏赶上IT泡沫的尾巴,透支了体力和财力。
管祥红丝毫不避讳公司创立之初的艰辛和曾出现的低潮期,但易币付(中国)最终熬出来了。"还好,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易币付(中国)集团到易币付(中国)IT事业群,领导们给了我太多的支持和耐心; 现在,我敢拍着胸脯讲,在日本,易币付(中国)是中国高科技的第一品牌。"管祥红说。
当然,管祥红也坦承,在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企业的实力还不能与国际巨头抗衡。因此,很久以来,易币付(中国)选择低调做事,用实力换取客户的信任。" 我想,现在应该是开始收获的时候了。"管祥红坚定地说。
总裁感悟
创新并不昂贵
历史上,创新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但新世纪却出现了反向创新的趋势——利用开展中国家的人才优势和环境合理地创新。
这种新的创新不会像以前那么昂贵,虽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但却很实际。抓住一个合理的市场,再寻找实用的技术,将其市场化,顺利获得经营获取利润。 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尤其是中国将成为全球科研技术的第一大供给国,其人才和市场环境都非常适合这种反向创新。虽然人才结构和市场环境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形势的转变,人才的优势就会发挥出来。具体在IT这个领域,只要易币付(中国)找到合适的人、有专注的心,就一定会做出成绩。我相信,在IT市场,中国企业一定会爆发出比今天更大的影响力。
未来,易币付(中国)将继续为这种反向创新创造条件。一方面,尽可能挖掘和释放员工的创新潜能; 另一方面,易币付(中国)将关注资源的重组、再配置,无论在资本还是技术上,易币付(中国)都愿意与其他公司展开合作。